-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 (2009年1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二章 责任构成和责任方式
第三章 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
第四章 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
第五章 产品责任
第六章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
第七章 医疗损害责任
第八章 环境污染责任
第九章 高度危险责任
第十章 饲养动物损害责任
第十一章 物件损害责任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条 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 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第三条 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四条 侵权人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不影响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和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担侵权责任。
第五条 其他法律对侵权责任另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二章 责任构成和责任方式
第六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七条 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第八条 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第九条 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十条 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其中一人或者数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能够确定具体侵权人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一条 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二条 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三条 法律规定承担连带责任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部分或者全部连带责任人承担责任。
第十四条 连带责任人根据各自责任大小确定相应的赔偿数额;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
支付超出自己赔偿数额的连带责任人,有权向其他连带责任人追偿。
第十五条 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赔偿损失;
(七)赔礼道歉;
(八)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以上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第十六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第十七条 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
第十八条 被侵权人死亡的,其近亲属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为单位,该单位分立、合并的,承继权利的单位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被侵权人死亡的,支付被侵权人医疗费、丧葬费等合理费用的人有权请求侵权人赔偿费用,但侵权人已支付该费用的除外。
第十九条 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
第二十条 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难以确定,侵权人因此获得利益的,按照其获得的利益赔偿;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第二十一条 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第二十二条 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第二十三条 因防止、制止他人民事权益被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责任,被侵权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二十四条 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
第二十五条 损害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赔偿费用的支付方式。协商不一致的,赔偿费用应当一次性支付;一次性支付确有困难的,可以分期支付,但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
第三章 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
第二十六条 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 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
第二十八条 损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二十九条 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十条 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
第三十一条 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责任或者给予适当补偿。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
[首页] | [上页] | [1] | [2] | [3] | [下页] | [尾页] |
-
上一篇:侵权责任法草案的五个鲜明特色
下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
- 相关内容
- ·恶意诉讼的认定与侵权责任
- ·申请诉中财产保全侵权责任的认定
- ·侵权公司未依法清算即注销的由股东等承担侵权责任
- ·议“好意同乘”致损的侵权责任
- ·淘宝差评的侵权责任界定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简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连带侵权责任
-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诉讼限制
- ·高空抛物侵权责任规定难以实现利益平衡
- ·浅析当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时如何处理
- ·网站运营者的侵权责任承担
- ·侵权责任分配中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运用
- ·竞价排名电子商务中商标侵权责任探析
- ·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责任主体辨析
- ·股东侵权责任及举证规则探析
- ·连带侵权责任是否可以扩大化
- ·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下)
- ·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上)
- ·监护人侵权责任案中监护人诉讼法律地位之辨析
- ·研究侵权案件疑难问题 正确理解与适用侵权责任法
- ·侵权责任法实施后被扶养人生活费不应存在
- ·侵权责任法:配套下的反思
- ·侵权责任请求权基础与归责原则浅析
- ·侵权责任法实施后能否主张被抚养人生活费
- ·侵权责任法实施后能否主张被抚养人生活费
- ·浅谈《侵权责任法》实施后的被扶养人生活费
- ·小区内构筑设施致人损害之侵权责任的免责适用
- ·擅自冒名贷款承担侵权责任
- ·我国侵权责任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其立法完善
- ·信赖利益是虚假验资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基础
- ·《侵权责任法》给“人肉搜索”戴上了紧箍咒
- ·浅议《侵权责任法》施行可能给幼儿园等低龄教育机构带来的影响
- ·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竞合的理解与适用
- ·专家:侵权责任法在举证责任划分上对患者不利
- ·侵权责任法实施满月尚无案例
- · “艳照门”愈演愈烈侵权责任法可否禁绝
- ·侵权责任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私权维权指南
- ·侵权责任法实施后,还能否主张被抚养人生活费?
- ·侵权责任法对“人肉搜索”的规制
- ·产品侵权责任案件实务问题探讨
- ·浅析《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三条责任主体之动物饲养人及管理人的界定
- ·观点:侵权责任法有必要给网站“监督权”
- ·侵权责任法的适用效力诸问题研究
- ·《侵权责任法》中物件致害责任的体系解释与结构分析
- ·侵权责任法能否成为维护百姓权益的“利器”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
- ·侵权责任法、国防动员法等一批法规规章7月1日起施行
- ·侵权责任法制定过程中的二十个问题
- ·《侵权责任法》规定共同侵权责任若干问题研究
- ·我国侵权法上特殊数人侵权责任分担制度立法体例与规则研究
- ·会计师事务所验资过失侵权责任的认定
- ·公司“高层”对公司及股东的侵权责任
- ·公司“高层”对公司及股东侵权责任案例研究
-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 ·个人信息保护法和侵权责任法都在加紧制订当中
- ·侵权责任法草案的五个鲜明特色
- ·聚焦侵权责任法草案热点
- ·侵权责任法草案:四大悬念待解开
- ·侵权责任法将破解“同命不同价”现象
- ·“侵权责任法”力啃维权“硬骨头”
- ·侵权责任法正在起草中 特殊侵权行为将得到详细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