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2013年修订)
- (2002年8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9号公布
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
根据2013年1月3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第三条 著作权法所称创作,是指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
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工作,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件,或者进行其他辅助工作,均不视为创作。
第四条 著作权法和本条例中下列作品的含义:
(一)文字作品,是指小说、诗词、散文、论文等以文字形式表现的作品;
(二)口述作品,是指即兴的演说、授课、法庭辩论等以口头语言形式表现的作品;
(三)音乐作品,是指歌曲、交响乐等能够演唱或者演奏的带词或者不带词的作品;
(四)戏剧作品,是指话剧、歌剧、地方戏等供舞台演出的作品;
(五)曲艺作品,是指相声、快书、大鼓、评书等以说唱为主要形式表演的作品;
(六)舞蹈作品,是指通过连续的动作、姿势、表情等表现思想情感的作品;
(七)杂技艺术作品,是指杂技、魔术、马戏等通过形体动作和技巧表现的作品;
(八)美术作品,是指绘画、书法、雕塑等以线条、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构成的有审美意义的平面或者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
(九)建筑作品,是指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形式表现的有审美意义的作品;
(十)摄影作品,是指借助器械在感光材料或者其他介质上记录客观物体形象的艺术作品;
(十一)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是指摄制在一定介质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无伴音的画面组成,并且借助适当装置放映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的作品;
(十二)图形作品,是指为施工、生产绘制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以及反映地理现象、说明事物原理或者结构的地图、示意图等作品;
(十三)模型作品,是指为展示、试验或者观测等用途,根据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按照一定比例制成的立体作品。
第五条 著作权法和本条例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
(二)录音制品,是指任何对表演的声音和其他声音的录制品;
(三)录像制品,是指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以外的任何有伴音或者无伴音的连续相关形象、图像的录制品;
(四)录音制作者,是指录音制品的首次制作人;
(五)录像制作者,是指录像制品的首次制作人;
(六)表演者,是指演员、演出单位或者其他表演文学、艺术作品的人。
第六条 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产生。
第七条 著作权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的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其著作权自首次出版之日起受保护。
第八条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在中国境外首先出版后,30日内在中国境内出版的,视为该作品同时在中国境内出版。
第九条 合作作品不可以分割使用的,其著作权由各合作作者共同享有,通过协商一致行使;不能协商一致,又无正当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转让以外的其他权利,但是所得收益应当合理分配给所有合作作者。
第十条 著作权人许可他人将其作品摄制成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视为已同意对其作品进行必要的改动,但是这种改动不得歪曲篡改原作品。
第十一条 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一款关于职务作品的规定中的“工作任务”,是指公民在该法人或者该组织中应当履行的职责。
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二款关于职务作品的规定中的“物质技术条件”,是指该法人或者该组织为公民完成创作专门提供的资金、设备或者资料。
第十二条 职务作品完成两年内,经单位同意,作者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作品所获报酬,由作者与单位按约定的比例分配。
作品完成两年的期限,自作者向单位交付作品之日起计算。
第十三条 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由作品原件的所有人行使除署名权以外的著作权。作者身份确定后,由作者或者其继承人行使著作权。
第十四条 合作作者之一死亡后,其对合作作品享有的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由其他合作作者享有。
第十五条 作者死亡后,其著作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由作者的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保护。
著作权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其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保护。
第十六条 国家享有著作权的作品的使用,由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管理。
第十七条 作者生前未发表的作品,如果作者未明确表示不发表,作者死亡后50年内,其发表权可由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行使;没有继承人又无人受遗赠的,由作品原件的所有人行使。
第十八条 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其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作者身份确定后,适用著作权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
第十九条 使用他人作品的,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由于作品使用方式的特性无法指明的除外。
第二十条 著作权法所称已经发表的作品,是指著作权人自行或者许可他人公之于众的作品。
第二十一条 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使用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的已经发表的作品的,不得影响该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
第二十二条 依照著作权法第二十三条、第三十三条第二款、第四十条第三款的规定使用作品的付酬标准,由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公布。
第二十三条 使用他人作品应当同著作权人订立许可使用合同,许可使用的权利是专有使用权的,应当采取书面形式,但是报社、期刊社刊登作品除外。
第二十四条 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专有使用权的内容由合同约定,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视为被许可人有权排除包括著作权人在内的任何人以同样的方式使用作品;除合同另有约定外,被许可人许可第三人行使同一权利,必须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
第二十五条 与著作权人订立专有许可使用合同、转让合同的,可以向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 著作权法和本条例所称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是指出版者对其出版的图书和期刊的版式设计享有的权利,表演者对其表演享有的权利,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的权利,广播电台、电视台对其播放的广播、电视节目享有的权利。
第二十七条 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行使权利,不得损害被使用作品和原作品著作权人的权利。
第二十八条 图书出版合同中约定图书出版者享有专有出版权但没有明确其具体内容的,视为图书出版者享有在合同有效期限内和在合同约定的地域范围内以同种文字的原版、修订版出版图书的专有权利。
第二十九条 著作权人寄给图书出版者的两份订单在6个月内未能得到履行,视为著作权法第三十二条所称图书脱销。
第三十条 著作权人依照著作权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声明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的,应当在报纸、期刊刊登该作品时附带声明。
第三十一条 著作权人依照著作权法第四十条第三款声明不得对其作品制作录音制品的,应当在该作品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时声明。
第三十二条 依照著作权法第二十三条、第三十三条第二款、第四十条第三款的规定,使用他人作品的,应当自使用该作品之日起2个月内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第三十三条 外国人、无国籍人在中国境内的表演,受著作权法保护。
外国人、无国籍人根据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对其表演享有的权利,受著作权法保护。
第三十四条 外国人、无国籍人在中国境内制作、发行的录音制品,受著作权法保护。
外国人、无国籍人根据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对其制作、发行的录音制品享有的权利,受著作权法保护。
第三十五条 外国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根据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对其播放的广播、电视节目享有的权利,受著作权法保护。
第三十六条 有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所列侵权行为,同时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非法经营额5万元以上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可处非法经营额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非法经营额或者非法经营额5万元以下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情节轻重,可处2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 有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所列侵权行为,同时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由地方人民政府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查处。
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查处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侵权行为。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自2002年9月15日起施行。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批准、1991年5月30日国家版权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同时废止。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决定
国务院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作如下修改:
将第三十六条修改为:“有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所列侵权行为,同时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非法经营额5万元以上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可处非法经营额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非法经营额或者非法经营额5万元以下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情节轻重,可处25万元以下的罚款。”
本决定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
上一篇: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四批指导性案例
下一篇:关于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的规定
- 相关内容
- ·同一销售行为同时侵犯著作权和商标权赔偿数额如何计算
- ·音频播放平台著作权侵权纠纷中的问题与解决
- ·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81号:张晓燕诉雷献和、赵琪、山东爱书人音像图书有限公司著作权侵权纠纷案
- ·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80号:洪福远、邓春香诉贵州五福坊食品有限公司、贵州今彩民族文化研发有限公司著作权侵...
- ·侵权复制品可否径行交由著作权人处置
- ·网络作品新传播秩序下对著作权损害赔偿金司法认定的再考察
- ·请求保护著作权的权利不得滥用
- ·商标图案著作权的认定
- ·云计算环境中的著作权保护应以传播权为中心
- ·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南怀瑾著作权争议成讼 其子索赔近千万元
- ·深度链接侵权影视作品是否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 ·擅自使用国外邮件服务器软件 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被判赔偿
- ·微信擅转文章惹来著作权官司 侵权者被判赔偿道歉
-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中的市场价格
- ·外观设计专利权终止对其中图片著作权的影响
- ·心血之作被招标单位复制转交他人施工 设计公司愤然起诉索要图纸著作权
- ·侵害著作权并不必然承担赔偿责任
- ·国内首例作家诉谷歌数字图书侵害著作权案终审宣判
- ·不构成“作品”的楼盘名称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 ·艺术创作中著作权与人格权的平衡及规制
- ·在先著作权与在后申请注册商标的冲突与救济
- ·著作权多重许可使用时销售商的审查义务
-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2013年修订)
- ·著作权法定赔偿的适用原则与考量因素
- ·商标标志的著作权与商标权冲突证伪
- ·著作权转让权利的认定
- ·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中的证明标准和证明责任
-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制衡免费音乐 KTV正版化经营之路有多远
- ·“春晚”著作权的法律定性
-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
- ·著作权法修改应出“五招”力遏网络侵权
- ·无证经营盗版光碟 应定侵犯著作权罪
- ·“送戏下乡”也要尊重著作权
- ·著作权资产评估指导意见
- ·我国规范著作权、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等评估业务
- ·答题卡非图形作品 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 ·最高法今年将启动网络著作权保护司法解释起草工作
- ·为什么著作权协会与百度的谈判破裂
- ·判定侵犯著作权规则的法律适用
- ·确认不侵犯著作权纠纷
- ·走出版式设计著作权纠纷的三大误区
- ·共同创作作品的著作权如何认定
- ·申请诉前停止侵犯著作权
- ·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权属纠纷
- ·著作权权属(归属)纠纷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纠纷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转让合同纠纷
- ·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纠纷
- ·著作权转让合同纠纷
- ·著作权质权登记办法
- ·著作权质权登记办法
- ·网络著作权审判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 ·微软诉东莞网吧侵犯著作权纠纷案落幕
- ·电视台盗播电影引发著作权侵权纠纷 法院认定电视台侵权并赔偿损失
- ·中国电影著作权协会章程
- ·电影作品著作权集体管理使用费收取标准
- ·电影作品著作权集体管理使用费转付办法
- ·中央电视台在国内率先启动音乐著作权付酬
- ·非法提供音乐下载 侵犯著作权被判刑
- ·常用名称不具备著作权法的独创性
- ·中山两被告人以侵犯著作权罪领刑
- ·网络著作权审理 挑战与应对
- ·电影作品著作权特殊规则的法律适用
- ·北京高法规范网络著作权案审理 列举4种认定过错
- ·电视访谈节目著作权的性质和归属
- ·著作权人授权集体管理作品后的权利取决于双方约定
- ·著作权案中权利审查阻断原则的合理运用
- ·事实编撰物著作权保护之实证分析
-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
- ·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
- ·国家版权局关于复制发行境外录音制品向著作权人付酬有关问题的通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 ·范曾为追索“十二生肖”著作权赔偿金申请强制执行
- ·为软件进行系统设计的合作开发者享有软件著作权
- ·网络著作权侵权证据研究
- ·浅谈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
- ·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
- ·BBS版主的删贴行为是否侵犯他人著作权
- ·侵犯商业秘密及著作权的构成要件及责任界定
- ·侵犯商业秘密及著作权的构成要件及责任界定
- ·企业名称能否作为著作权客体受到保护
- ·中国电影著作权协会成立 将向网吧等收费
- ·作品改编后即依法形成独立的著作权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前责令停止侵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行为案件编号和收取案件受理费问题的批复
- ·关于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中外籍当事人应否委托中国律师代理诉讼问题的答复
- ·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
- ·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 ·著作权质押合同登记办法
- ·网络时代著作权保护遭到冲击 和谐互联网呼唤法律系统化